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第一学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进化发展规律,熟悉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础知识及被子植物主要草本科的识别特征。由于本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新生入学后所学的第一门植物类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该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如下:
模块 | 章节 | 学时 |
一
|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细胞 | 讲课 | 实践 | 合计 | 学时 |
4 |
|
| 4 |
第二章 植物组织 | 3 |
|
| 3 |
二 |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 3 |
|
| 3 |
三
| 第四章 根 | 3 | 2 |
| 5 |
第五章 茎 | 4 | 2 |
| 6 |
第六章 叶 | 2 | 2 |
| 4 |
四
| 第七章 营养器官相互联系和变态 | 2 |
|
| 2 |
五 | 第八章 花 | 6 | 2 |
| 8 |
第九章 种子与果实 | 3 | 2 |
| 5 |
六 | 第十章 植物类群 | 6 | 2 |
| 8 |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主要分科 | 10 |
|
| 10 |
合计 | 48 | 12 |
| 60 |
其中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 一 显微镜的使用与植物细胞构造(2学时)
实验 二 植物的组织 (2学时)
实验 三 植物根的解剖构造 (2学时)
实验 四 植物茎的解剖构造 (2学时)
实验 五 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2学时)
实验 六 花药和子房 (2学时)
三、师资队伍
课程组由三名教师组成,负责人谷颐教授是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她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36年,注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张友民教授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科研25年,是省内植物领域教学和科研的知名教授。韩冰讲师获校青年教师大奖赛一等奖,受到到学生好评。
为了建设一支业务上过硬、教学水平教高的植物课程组师资队伍,我们采取以老带新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由课程组负责人谷颐老师直接培养青年教师韩冰老师,通过在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传、帮、带以及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明显提高,几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经校督导组的评定均为优秀。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建设方面
1.教材建设
学生使用的《植物学》教材为课程组成员张友民老师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谷颐教授结合吉林省园林树木的园林应用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树木学》补充教材,为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2. 编写、完善了教学文件
四年来我们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修改了风景园林本科生的《植物学教学大纲》、《植物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植物学习题集》、《植物学实验指导书》、《植物学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
3.自制多媒体课件
从2013年课程组自研了与教材配套的植物学多媒体课件一套,该课件图文并茂,突出了直观性,通过在园林2013——2017五个年级的园林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开发利用校内教学实践资源
将学院天井内一层和负一层的植物园的植物编写成成名录,利用天井南方植物园进行植物学教学,还制成一套该植物园植物的PPT。
5.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自2013年相继与长春公园、百花园、南湖公园等12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的关系,满足了植物学的教学实习需要。
6.建立实习基地植物图片库
拍摄实习基地:将各个实习基地的植物照片拍成照片,制作成PPT。建立实习基地图片库。
(二)教学改革方面
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风景园林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植物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植物课程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改革的计划和措施。
1.教学内容的改革
过去在讲授理论课的“十一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时,并没有注意到尽量选择园林植物进行讲解,通常是以教材上的植物为例进行讲解,由于植物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学生对一些植物很陌生影响了教学效果。改革后,我们在讲授“被子植物的分类时”,主要以本地园林常见植物为代表讲授科特征,在学生掌握科特征的情况下,再拓展的讲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植物,改革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法的改革
过去,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是在教室内用PPT进行讲解,改革后,改变了教室内用PPT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花的构造时,教师将各种类型的花卉实物带到课堂上,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解剖;在讲解植物分类时,带领学生在教学楼室内天井和校园里结合现场观察讲解植物的特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对植物的识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实习内容及考核方法的改革
过去在实习中,侧重的是野生植物的识别,改革后增加了识别园林观赏植物及园林中常见杂草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园林专业学生识别园林植物的实践能力。
过去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主要的依据是实习报告,这样,避免不了学生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于是,从园林2014级开始,在实习结束前,我们增加了对学生现场识别植物标本的考核内容,因此学生在实习中更加重视对植物的识别,实习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4.教学手段的改革
从风景园林2014级开始,《植物学》课程全程使用自研的植物学多媒体课件。该课件突出了植物学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做到了图文并茂,经过在园林2015级、2016级、2017级的教学中使用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效果较好,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5.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我们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成立植物学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调查校园的观赏植物,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在风景园林2014、2015年级开展了“桃李无言,我来分辨”植物大赛,同学们积极报名参赛,对学生学好植物课程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6.制作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PPT
课程组的老师拍摄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植物的教学照片,这些照片有植物生境,外形和局部的特写镜头,能有效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手段制作成课件,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直观教学,如:在实习之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实习课效果。结合实习制作实习基地的植物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