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哪些需要警惕的校园贷陷阱?如何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利用不良校园贷侵害学生权益?怎样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校园贷风险防范工作有关情况。
不良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切实维护学生权益,近年来,教育部会同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规定,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活动,不良校园贷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受利益驱动,仍有不少机构顶风作案、违规操作。特别是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校园稳定,2月24日,银保监会、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延续以往政策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从加强消费贷款业务监管、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帮扶力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等四个规范校园贷最重要最关键的方面,对各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各地网信部门、各地公安机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高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但要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严格贷前资质审核,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要求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各银保监局要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排查力度。
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要求各高校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全面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强化网络舆情监测。要求各地网信部门要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利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的行为,指导相关单位主动发声、澄清真相,共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是加大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部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校园贷风险防范工作的方向。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疏堵结合、加强救助、强化管理,切实落实好《通知》要求,维护好学生的权益和校园的稳定。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是杜绝不良校园贷的根本前提。
一是加强教育、注重效果。督促指导各高校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思政教育、安全知识竞赛、金融知识进校园等工作,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财商”教育,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是强化宣传、警钟长鸣。针对不良校园贷经常改头换面危害学生特别是新生的问题,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在开学季等关键时期定期发出预警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电信诈骗和形形色色的不良校园贷。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漫画、短视频等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宣传形式,揭露“校园贷”各种骗局。
(二)完善和落实大学生资助政策。织牢政府的“资助网”是避免大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重要保障。
一是落实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督促指导各高校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
二是开展紧急救助、做到应扶尽扶。高校要完善特殊困难救助机制,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紧急救助,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
三是关注发展性需求、做到应帮尽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
(三)坚决抵制不良校园贷行为。严防死守不良校园贷是维护大学生权益的关键手段。
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高校要主动配合公安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定期开展不良校园贷摸排工作,精确打击不良校园贷,维护学生权益。
二是建立日常防控机制、常抓不懈。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严防不良校园贷校内宣传和放贷,积极发动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线索,举报开展不良校园贷的组织和个人。
三是建立实时预警机制、预防为先。高校要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不良校园贷预警提示信息,筑牢防护网。
(四)切实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渠道。优化校园金融环境是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贷款需求的必要措施。
一是畅通正规信贷渠道、用“良币”驱逐“劣币”。各高校要正视大学生合理信贷需求,主动对接银行机构,配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完善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必要消费等金融产品,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等需求。
二是加强校园信贷管理,切实把好事办好。配合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做好必要的校园信贷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权益。
下面来听张文斌副司长介绍学生教育引导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校园贷对学生的危害,除了预防管控金融渠道外,着力强化正面宣传教育,扎紧学生心理防线,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一方面,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2019年10月,教育部会同公安部举办“守护青春”“百城千校”防“套路贷”防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2020年,组织全国师生“同上一堂网络安全课”,帮助师生看清网络陷阱,防止陷入各类“校园贷”的“套路”中。还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举办特色团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法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珍爱信用、理性借贷、理性消费,谨慎使用个人信息,注意留存相关凭据,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远离不良贷、套路贷。
二是引导树立良好消费观念和行为。强化观念引导。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主题党团日等活动,通过录制高校党组织“典礼育人”示范微党课等形式,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为学生讲述勤俭节约故事、传统美德故事,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正确观念。
强化实践养成。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习惯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养成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真切体验劳动的艰辛、财富的不易、节俭的重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合理消费的优良品质。
三是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日常预警提示。近年来,教育部会同财务司印发多个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定期排查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每年都在高校学工部长、保卫部长等培训班上,明确要求高校密切关注“校园贷”变身伪装的新形式,及时跟进教育引导和防范处置工作。
及时发现预防。指导各高校利用大数据注意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精准发现学生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发现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妥善应对处置。指导高校深入剖析总结重点案件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整治整改,制定完善各项应对处置预案,打牢学校防范校园贷渗透、保护师生安全的基层基础。对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情况的,配合公安和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障校园安全。对于有不良网贷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和人文关怀,避免衍生危机事件。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高校坚持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和校园稳定!
关于校园贷监管有关政策及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有关情况,来听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中国银行总行消费金融部副总经理赵勇的介绍——
近日,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一是规范放贷机构及其外包合作机构营销行为,要求放贷机构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不得以大学生为潜在客户定向营销,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二是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针对贷前审核、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要求,要求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三是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明确提出了存量违规业务的整改要求。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要积极响应落实政策要求,协助监管部门、教育部引导大学生远离非法校园贷。
一是合规推进校园金融服务。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产品,在学生确实存在助学、培训等资金需求时,给予融资便利。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安全宣传,保障大学生切身利益。
二是积极研发规范的大学生金融产品。深化银校合作,与高校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在额度期限、利率定价等方面体现小额、短期、普惠特征,严格防范过度授信。切实做好大学生权益保护,严防信息泄露,规范催收管理,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还款,杜绝暴力催收。
三是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下一步,中国银行将更加紧密地与高校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塑造高校金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