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空间格局与开发模式………许林书 王兆明 周丽君 陈帅 张鹤
发布人:东北亚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8-19   浏览次数:17

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空间格局与开发模式

-----吉林省旅游文化系列研究

  

许林书王兆明周丽君陈帅张鹤

(银河贵宾厅网址大全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休闲农业是“旅游+农业文化”所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也是全域旅游的发展形式之一,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吉林省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各民族聚集区的历史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形成了吉林省特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吉林省西部平原区具有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向和以辽、金文化与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东部山地河谷区具有农林果药养殖业综合发展和以渤海文化、朝鲜族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东南部长白林海高山峡谷区具有林农牧果药综合发展和以高句丽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中部平原丘陵区具有粮食生产基地和夫余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

依据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各地区在突出鲜明文化主题的基础上,融农业经营、游览娱乐、休闲养生、特色饮食、果蔬采摘、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发展了特色鲜明,不同形态的综合性的休闲农业旅游服务模式。

关键词: 吉林省 休闲农业空间格局开发模式

1 关于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阐述,欧盟和世界经合组织将其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通过“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和农业旅游Lane(1994)认为休闲农业是由农业旅游、农庄旅游等因素组成的1。我国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布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中将农业旅游定义为“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说: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环境资源、农业生态系统、各种田园景观,结合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过程、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在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的同时,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产业形态。

简言之,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

基金资助:1 吉林省农委项目:吉林省休闲农业十三五规划制定研究;2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白山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文化支撑体系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 ]第596 号。

作者简介:许林书(1948-),男,吉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休闲旅游科学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王兆明(1935-),男,黑龙江人,教授,主要从事休闲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依据农业经营的方向,休闲农业可分为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农产品休闲加工业等。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同时是一种消费业态。它是伴随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而产生的。最早兴起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随后亚洲地区的以色列、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地也先后出现其实践活动1

我国休闲农业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实践证明,休闲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新常态”之一,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它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互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所以,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休闲农业对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创新途径。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吉林省休闲农业作为一产和三产有机融合的产业发展手段,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整体产业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新型产品、投资规模、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目前正在进行《吉林省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将成为吉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 吉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基本特点与空间结构特征

2.1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总体特色

与常规的休闲旅游一样,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依托的同样是游客、资源与文化。

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农业生产的所有自然条件,即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光热)、地形、土壤、水体以及动物、植物(作物),由此构成的组成复杂、结构多样、产品迥异的各类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环境特色、具有生产特色,具有产品特色、具有生活特色,具有民族特色,具有文化特色(或遗产),具有历史遗迹,以及空气新鲜、远离城市喧嚣的一切农业经营区域和地方,都可能成为城市游客所追求、游览、体验的地方。因此,农业旅游资源充满地学科学原理,充满农业科学与文化、充满地域人文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吉林省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景观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冬季冰雪覆盖,夏季田野披绿;农耕制度为一年一熟,原野景观、田园景观季节性变换;森林景观显示多彩季相;水面湿地冻融交替等等。这一点与热带、亚热带的农业景观具有本质区别,显示出休闲农业资源的时间变换性。

吉林省东部近日本海,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向西部气候由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大陆型增强,由此引起自然植被由东部山区的森林向西部平原的草原过渡;吉林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形态从东部的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地貌分异引起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农业利用方向多样,农业景观也复杂多样。显示出吉林省休闲农业景观生态的空间多样性。

在农业经营上,东部山区以林为主,林农果药综合发展;中部平原与低山丘林区则以粮食种植为主;西部平原地区则是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向。农业经营方向、生产过程、农产品种类均具有多样性。

气候与地形的东西方向差异性,使吉林省农业自然环境、农业生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全省各民族聚集区的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差异造就了人文环境的多彩,显示出吉林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农业环境及人文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吉林省特有的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格局。

  

2.2吉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

1) 吉林省西部农牧结合蒙古族风情休闲农业区

吉林省白城、松原地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独特,充满着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农业文明的精彩故事,这是本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物质与文化基础。这里既有特有的区域自然景观,又有着农牧结合的农业资源,同时更显示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蒙古族民俗风情从自然资源及农业经营上看,吉林省白城、松原地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有典型的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该区地处嫩江、第二松花江、洮儿河、霍林河等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其阶地平原地势平坦,风成沙丘景观奇特,榆树山杏原始群落尚存;泛滥平原广阔无垠,其间湖泡星罗棋布,湿地广布。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以及查干湖等均分布于该区;著名的乾安泥林与大不苏断陷盐湖比肩而立。该区是草甸草原的主要分布区,如今已成为农牧交错的半农半牧地区。

农业经营则水旱结合,空间布局规律明显。阶地平原玉米、大豆等旱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向日葵、蓖麻耐盐碱的经济作物、沙地绿豆杂粮及岗地花生种植规模可观。水田则主要分布在嫩江、第二松花江、洮儿河、霍林河泛滥平原上,经营集中,规模宏大,春夏秋三季均可显示出稻菽千重浪的景观美。

草甸草原作为我省重要的牧业基地,目前仍有较大面积的草场发展牧业,留下历史上的游牧生活遗迹。

大陆性气候,风力资源丰富。由此也逐渐出现了风力发电设备----风车林立的人为景观;富含石油的地质条件,使这里出现了油井林立的奇特景观。这些都为本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新奇特的借景资源。

从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上看,西北部白城、松原地区邻近内蒙古东北部,保留着游牧民族鲜明的地域特色,目前已开发的的农家乐等休闲场所多建成蒙古包形态,蒙古族饮食比比皆是,这一区域形成了西部蒙古族风情主题休闲农业聚合区。

尤其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是辽、金文化博弈最激烈的地方。重要的历史遗迹有辽军的军事重镇泰州(城四家子古城),长春州(塔虎城),宁江州(伯都古城)以及辽君主“吃头鱼宴”、“头鹅宴”的“春奈钵”地;这里是女真族“誓师反辽”和获得“宁江州大捷”的地方,大金得胜陀颂碑矗立于此。因此白城、松原地区历史文化深厚,辽金文化遗存丰富。但目前“辽金文化”的旅游开发仅处初期阶段。

可见吉林省西部平原区具有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向和以辽、金文化与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2)吉林省中部城市依托型满族特色假日休闲农业聚合区

该区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与西部平原的过渡地带,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形态以自东向西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递变,其间盆谷地及河谷平原面积广阔,其间不乏水库、湖泊,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该区有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构成吉林中部城市群,是吉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历史上曾有发达的夫余农耕文化,女真文化和满族文化。其中夫余文化是东北最早开发黑土地的农耕文化。该区的夫余文化和满族文化是吉林省历史最久,最具特点的历史文化。因此,水旱农耕、山林草地、垂钓采摘,登山玩水,森林氧吧、民俗文化、历史遗迹、民间故事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

由于山地平原地貌差异,农业资源的差异性,耕作方向种植结构的不同,休闲农业业态多样。据此,本区分为北南两个部分:北部城市依托型假日休闲农业聚合区;南部满族特色休闲农业聚合区。

1)该区北部--长春吉林二市长春市、吉林市是吉林省最大的两座地级以上城市,1954年吉林省首府从吉林市迁址到长春市,显示出这两座城市是吉林省的中心城市。在地域面积、经济发达程度、交通通达性、人口数量诸方面,与吉林省其他的地级市相比都占据绝对优势,形成了北部城市依托型假日休闲农业聚合区。

该区地貌形态自大黑山以西为波状起伏的高平原,是长春市的主要辖区。其农业经营以粮食种植为主,粮食品种多玉米,可形成广阔的玉米农田景观,体现玉米带的经营特色;此外大豆,高粱种植面积也很大。

低山丘陵为主的大黑山,起伏和缓,山林覆盖度大,著名的净月潭作为城市的氧吧位于长春市区东部。流经本区的第二松花江及其众多支流,切过大黑山和高平原,创造了本区平坦广阔的河谷平原,是面积可观的水稻种植区,并且湖泡湿地较多,如饮马河谷地,伊通河谷地,以及拉林河谷地等,是本区主要的水稻产区,也具有发展垂钓、湿地旅游的条件。

大黑山以东,与吉林哈达岭之间则是著名的伊舒地堑,开阔而平坦,大面积的水田蔚为壮观;

长春市的农安古城是夫余后期的王城(公元346-494),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乡村游的重要文化资源。

吉林市区位于第二松花江畔的盆地之中,周边为中山和低山。本区山势嵯峨,山间多盆谷地,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松花湖及其沿岸,是休闲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松花湖东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等中山山群;低山丘陵区,海拔多在300-500米,分布在蛟河、桦甸、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农业开发较早,粮食种植水旱结合;峡谷湖泊区,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分布于第二松花江上,地貌复杂,环境幽美,具有农、林、渔业、特产综合性经济开发的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有前途的休闲农业开发区;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吉林市有着悠久的古夫余文化、女真文化和清文化;位于舒兰县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及乌拉古城是女真文化的遗存。位于吉林市的小白山---“望祭山”,是清帝遥拜长白山祭祖之地。这些古迹为乡村旅游叙述着历史文化故事,是休闲农业开发的文化内核。

2)该区南部-- 四平辽源地区

四平市是吉林省第三大城市。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东依大黑山,属丘陵地区,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西接辽河平原,地势稍有起伏。境内主要河流为东辽河及其支流。二龙山水库为大型水库,湖区碧水蓝天,景色宜人。粮食生产是四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最大,是农田景观的主体。

四平、辽源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文化在此生根发芽,目前当地的农耕文化、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还依稀保存了当年满族兴盛时期的影子,因此这一区域形成了中南部满族特色休闲农业聚合区。

四平市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朝鲜族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和诸多生动的民间传说。距市区30公里的三代皇后的故乡--叶赫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籍地。四平市也是英雄之城,解放战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辽源市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吉林哈达岭低山丘陵区内。农林养殖业发达。辽源市人工养鹿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丰县是中国的梅花鹿之乡,梅花鹿全身是宝,鹿产品有十几种。

辽源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清朝以前,生活在辽源市境内的民族主要是满族先民,东部属于海西女真哈达部,西部是叶赫部。吉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龙首山山城的深入研究,认定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使辽源市建城的历史前推了1600余年。辽源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休闲旅游的有力支撑。

因此地处吉林省中部平原丘陵区的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具有粮食种植为主林牧综合发展和夫余文化、满族文化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

  

2.3 东部山地林果朝鲜族时尚休闲农业聚合区

吉林省东部地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白山市所辖的广大的长白山脉地区。可分为北、南两部分:

(1) 东北部山地林果朝鲜族时尚农林区东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临日本海,西部、北部又有高山作天然屏障,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气温东部高于西部,盆地高于山地。以龙井盆地气温为最高区,以安图及长白山天池一带为最低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延边的龙井、和龙等盆地成为驰名中外的苹果梨的产区,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延边地处长白山区,山地占延边总面积的54.8%,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一带为最低。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面临日本海,东与俄罗斯滨海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形成了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的特殊地理条件。

延边森林覆盖率约79.6%,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盛产的人参、鹿茸、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驰名中外。

布尔哈通河、海兰河等河谷平原,则是延边朝鲜族水稻种植基地,水田耕种历史悠久。水稻生产过程及传统农具,农产品加工等极具民族特色。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朝鲜族主要集聚区,民族舞蹈、伽倻琴弹唱等文化艺术;米饭狗肉、打糕泡菜等饮食文化无不展示浓郁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吸引八方游客。

延边地区渤海文化悠久。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的最早都城就在本区敦化市,后迁至和龙,黑龙江宁安,后又迁至珲春。渤海国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依靠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培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20159月开通的长珲高铁也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以农林果药养殖业综合发展和渤海文化、朝鲜族文化为特色的山林河谷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

2)东南部山地农事休闲聚合区东南部的白山市、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森林、林下生物资源、水体资源极其丰富,如林下参、林下鸡、林下蛙等特产名传天下。依托长白山每年带来的大量的客流,体验山地农事活动,享受森林氧吧,接受休闲养生服务。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东南部山地休闲农业发展的聚集区。

境内的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山系,也是欧亚大陆北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我国东北最高峰;1960年国家成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联合国生物保护圈5。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境内中高山景象错愕,山河相间。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

通化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素有绿色立体宝库之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62.3%。药物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五大药库之一。是中国著名的人参之乡,全市人参产量占全国的40%。通化市还是中国葡萄酒之乡,以长白山野生山葡萄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制,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地下贮酒窖和法国引进的现代化生产线。

通化市是通往长白山天池的中转站,旅游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有五女峰、白鸡腰子、三仙夹、罗通山、三角龙湾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集安高句丽遗址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著名的东方金字塔古高勾丽历史文化遗址将军坟,洞沟古墓群有高句丽古墓1万多座。众多文化古迹带动周边农户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中走在前列。

通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该市红色旅游景点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靖宇烈士陵园、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皇山烈士陵园辉南革命烈士陵园梅河口烈士陵园集安市烈士陵园兴林镇白家堡子惨案遗址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河里抗日根据地和河里会议遗址等极具纪念意义的教育基地都在该市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开发。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长白山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沟谷深切,地势险峻。

白山市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属四季分明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中国首家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1997年被国家确定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由矿藏、森林、水利、牧业、旅游、经济动植物构成六大资源体系,是中国中草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北药的集中产地。人参种植园、葡萄园、中药材种植园、梅花鹿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成为白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长白山是哺育我国古人类的摇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长白山池北区二道白河流域的朱舍里部、长白县的鸭绿江部、池南区锦江、漫江及头道松花江流域的讷殷部等古人生活遗址,显示出长白山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林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使本区形成了吉林省高山峡谷区林农牧果药综合发展与满族文化、高句丽文化相融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组合。

  

3 吉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休闲农业正在朝着融观赏、 考察、 学习、 参与、 娱乐、 购物和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对比分析我省各地休闲农业形成过程和经营模式,可以发现,影响休闲农业开展的因素来自自然地理条件、区位特点、农业经营类型、民族民俗等人文特点等多方面,根据其资源组合特点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大致有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休闲养生公园 森木茂密,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且区位条件好,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园。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吉林长白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广大,可开辟为森林公园的空间无数,供城市居民在异地做较长时间的度假休闲、旅游养生,科考研学,疗养健身等。该区的抚松县、靖宇县、安图县、长白县等林区,均可开辟特色各异的森林公园,成为林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就城市居民而言,既有近郊森林公园,也有异地森林公园。如长春近郊净月潭森林公园,即为城市近郊森林公园,可以在周末做短暂休闲游览,并带动一系列农业休闲模式的发展。

2)休闲度假庄园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 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养生,新婚蜜月为主要目的场所。如通化县的“一号庄园”,位于喇蛄河上游水库区内,环境优美,格调高雅,服务高端,适合经济基础好的休闲度假人群。

3)生态采摘庄园营建果园、 菜园、 花圃、花海等。经营的生物品种符合绿色标准,既可以粮、果、菜、花综合经营,也可以突出特色粮、菜品种,并结合养殖业,为游客提供入园采摘水果、 蔬菜的自由,提供赏花、 享受田园乐趣的空间。如四平梨树县北方巴厘岛游乐场营建的葡萄、草莓采摘园;珲春板石乡富硒苹果园;长春市双阳区奢岭开发的草莓文化节等等。

4)民族风情文化村 特定的民俗风情、 文学艺术、 园林建设、文物古迹等重要的旅游资源, 对外地游客及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 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以招徕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并结合观光购物 。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的金达莱民俗村;安图县红旗村朝鲜族民俗村等,均是以朝鲜族民俗风情为特色,通过展示其民居特点、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饮食文化、歌舞娱乐等吸引游客。

5)野营房车营地自驾房车,携带帐篷,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到森林,草原以至荒漠边缘,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享受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或体验特殊环境的刺激,或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这种休闲旅游活动通常属于野营模式,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业态之一。

野营营地远离城市,远离公路,但交通可行,或在森林边缘,或依山傍水,靠近水源,也可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有的地方建有汽车旅馆、小木屋等;珲春市防川村则建有房车营地并度假庄园相结合。

6)温泉度假庄园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温泉资源和原有的山水林田环境资源,建设以温泉休闲养生为主,结合生态农业观光,结合文化娱乐项目,营造美丽时尚的温泉养生度假环境。例如吉林“神农温泉度假村”,地处吉林市孤店子村,原始环境为水稻种植区,开发温泉资源后,建成了温泉休闲养生度假村,并贯穿满族风情文化,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式服务,同时利用热力资源配套建设热带植物园以供游人观览与采摘,使生态、环保、休闲、养生、娱乐融于一体。梨树县“北方巴厘岛” 将温泉休闲养生与果蔬采摘相结合。长春市双阳区境内的御龙温泉度假村、新立城水库南侧的天怡温泉度假村,均与田园景观相结合,成为休闲养生的佳处。

7)乡村休闲俱乐部 乡村休闲俱乐部种类繁多,往往依据自然条件,民族特色,历史遗迹,历史故事,著名人物等等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或体育的活动。利用水库、 湖泊、 鱼塘、 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 或“ 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在具有漂流条件的近河地方开展“漂流俱乐部”;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 游”; 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8)“农家乐”饭庄 这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乡村旅游消费业态。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平原,无论是在林区还是在牧区,凡有游客到达的地方和游客经过的地方,都可以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饭店和旅店。通常经营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具有时令特色的产品。例如延边地区的朝鲜族特色食品打糕、辣白菜、狗肉等;白城地区具有蒙古族风味的牛羊肉、奶制品等;具有时令特色的松花江开江鱼;月亮湖及查干湖的开江鱼;长白山区的林蛙,蕨菜、蘑菇,木耳等均是林区农家乐饭庄的特色菜。

总之,休闲农业业态十分多样,绝大多数的经营模式均根据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在有鲜明主题的基础上,融游览、休闲、娱乐、饮食、文化、风情于一体,趋向于综合性的服务模式。需要重视的是,在这些经营模式中,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休闲服务文化素质,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窦文章新常态下休闲农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旅游报 20150617

2王德刚让“旅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中国旅游报20150907日;

3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2015-01-15

4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0971日;

5 许林书 王兆明 科学介入长白山休闲旅游浅论 绿色科技 2014第六期;

6许林书 王兆明长白山旅游形象价值及旅游传播作用----长白山旅游文化系列研究绿色科技2014 第十一期;

7许林书 王兆明长白山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名山应注意科学文化资源的开发----长白山旅游文化系列研究绿色科技2015 第六期 ;